高关税下美国农产品正在失去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13:41
中美关税争端的爆发让美国农产业很受伤。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作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之一,特别是在大豆、乳清等农产品上中国一直是美国的头号客户。202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占到美国大豆出口约50%份额,乳清占出口总量的40%。而随着中美关税争端的爆发,高企的关税成本让原本价格更有优势的美国农产品正在逐步失去中国市场。
巴西大豆加速抢走美国大豆市场
相比于美国乳清产品面临被替代的危机,美国大豆正在遭遇被替代的局面。
中国一直是国际大豆的主要买家,美国也是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但在上一轮中美贸易冲突之后,中国采取了更多元的大豆进口策略,巴西成为国内大豆的主要来源国,进一步降低了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约为1.05亿吨,其中进口2213万吨美国大豆,同比降低5.7%;同期进口7465万吨巴西大豆,同比增长6.7%,这意味着美国大豆在中国大豆进口占比从前几年的34%左右下降到21%,而巴西大豆占比提升至71%。此外,2024年,中国还从阿根廷进口大豆410万吨,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110%。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大豆分析师傅真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8年上一轮中美贸易纷争时,中国就已经在调整大豆的进口结构,因此目前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已经大幅下降,就算没有美国大豆,巴西大豆也已经可以替代。
傅真真表示,巴西大豆产业近年来快速成长,相比于配套、服务、技术都较为成熟的美国大豆产业,巴西大豆产业虽然在仓储、物流、运输等方面略显不足(内陆运输能力较弱,成本较高),但在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和市场价格上与美国大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巴西的大豆产业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
据外媒报道,近日,中国进口商从巴西采购了超过240万吨大豆回国。而多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投资者沟通中也表示,中美关税争端对大豆的影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
在4月15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金龙鱼(300999.SZ)管理层回应称:近几年公司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比例持续降低,从南美进口的比例持续增加。预计2025年,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南美国家的大豆产量将超过2.3亿吨,是中国每年预计进口需求量1.05亿吨的两倍多,所以预计本轮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反制措施对公司影响不大。
卓创监测数据显示,4月以来国内大豆价格先涨后跌,近期小幅回落,涨价的原因主要与2024年10月大豆集中上市以来,价格触及2020年一季度以来低点,引起市场看好后市行情;加上清明节后现货市场供应不及3月,因此带动了价格上涨。其中虽然有中美关税争端带动产区看涨心态的因素,但随着价格走高,下游处于需求淡季对高价无力支撑,价格出现回落。
在卓创分析师看来,关税事件对国内大豆市场影响非常有限,据农业农村部4月数据显示,2024/2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为9460万吨,较3月预测一致。大豆后市进口量变动有限,整体市场价格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淡定”也与近年来国内不断推动的“大豆振兴计划”和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有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饲用豆粕的使用比例从2020年的17.7%降至13%。2024年前10个月,全国饲料企业用于饲料生产的玉米、大麦、高粱等谷物下降5.5%、豆粕下降8%,谷物、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分别为54.4%、12.9%,同比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中美关税争端后,美国大豆从业者则感到焦虑。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Caleb Ragland在近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农民依赖于贸易,美国生产的大豆中约50%用于出口,中国进口的大豆比所有其他外国客户的总和还要多。
美国大豆协会官网也在4月9日发出声明,称新一轮贸易战将再次对美国大豆行业造成影响,包括对美国大豆产业的信誉、作为供应商的可靠性、贸易关系的稳定性等长期影响都很难用言语形容,因此也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保护美国大豆所依赖的市场。
傅真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全球大豆贸易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美国大豆种植业也大多按需规划种植规模,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美国巨大的大豆产能难以寻找新客户消化。如果目前关税争端长期持续,美国大豆种植业将面临沉重的打击,特别是一些美国农场主本身就依赖于贷款等金融服务,如果无法及时回款,则不得不面临破产等尴尬的局面。(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